• 您好,欢迎访问读中专-江西南昌中专学校!招生信息网
  • 今天是:
  • 17370899997
首页>>教育资讯>>职业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个新方向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作者: 时间:2024-05-19 18289次


一、新基础:以积极落实“新基建”支撑人才培养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石”。《教育新基建》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对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创生新局面,但存在信息化设备和环境“技术热”背后“融合冷”问题。新基建赋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从新网络、新平台、新资源、新校园、新应用、新安全等方面展开,为职业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如新网络方面,建设教育专网,升级校园网络,加强网络联通性和质量;新平台方面,推动各级各类平台融合发展,实现一体化和一网通办的师生便捷服务,为人才培养提供个性化服务;新资源方面,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仿真实训相关资源建设,优化岗位实习相关资源,适配人才培养的需求。此外,在新校园、新应用和新安全方面,也积极探索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紧密相关的措施和路径,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保驾护航。可见“教育新基建”的支持作用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如网络、平台、环境、资源、校园等,也成为学生从优质学生转向社会人才的重要保障。此外,基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引导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和“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基础设施等全方位进行提质、增效和赋能,并从区域层面给出针对性措施以缩小职业院校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保障人才培养。


二、新模式:以技术赋能教学方式变革保障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应变局奠定了基础。有研究者指出,5G等新技术给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带来了新契机,且有助于重构教学模式,如教学过程中虚实融合的实现。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覆盖基础教学环境,还需支持构建虚拟实验实训仿真系统、对接职教课堂与工作场景、拓展新的教学场景等,进而为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在教与学过程中,其发展特征不仅局限于网络化、智能化,更加关注个性化、人性化和定制化的发展,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是为了描绘学习者画像,更是为了对其学习轨迹和规划构想进行个性化追踪和人性化推荐,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挥其效能。再者,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在延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路径创新和变革。寻求本土创新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变革需要从校企合作思维向产教融合思维的转变才会有利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模式转变。而教与学过程中的许多关键要素,都会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如AR、VR、AI、虚实融合等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对于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均有变革作用,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此外,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在方式变革、技术升级、模式创新等方面引领前瞻性变革,使其落地并扎根一线,还要从稳中向好到全面支撑服务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育信息化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注入动力,也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做出领域性贡献。


三、新数据:以数据丰富数字资源夯实人才培养

教育数据是当下信息化教学和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抓手,而开放获取、共享共建的数字化资源是教育数据获取的重要条件。相较传统资源而言,数字化资源更具有方便获得、携带和传播的特征,且被赋予个性化、人性化的属性。被技术赋能的数字化资源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教育数据获取以夯实人才培养:一是数字化资源的公开性与共享性保障了教育数据获取的即时性与便捷性,满足了社会人才的个性化资源需求。随着新技术(自适应等)在学习分析过程中的使用,个性化资源被精准推荐,极大提升了资源的效能。二是在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可依据自身专属的“教育数据”分析结果,参与资源建设与使用,突显数字化资源的人性化,强化资源与学生的适切性,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三是数字化资源可在某种程度上填补及时交互与反馈的“延迟”。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惑,技术平台可实时记录学生思考时的点击数据、犹疑时间、修改频次以及概念错误重复等数据,并实时生成学习报告库,为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及向技能型人才发展做强化。四是数字化资源不仅可保障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还可赋能高阶思维和技能的培养,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以及“21世纪技能”等。AI时代的数字化资源对于高阶认知能力培养更具针对性,通过学习分析,收集学生的行为图谱、思考轨迹、表情动作和情绪态度等,并对其全面分析,依据AI技术自适应精准推荐相关资源,及时为学生查漏补缺和答疑解惑,为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造力和生活技能及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社会人创造条件,为夯实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四、新使命:以AI赋能“双师型”教师队伍服务人才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保障职业教育信息化呈现出服务型业务特征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进步,教师的角色从主讲者向引导者、学习伙伴不断演变;教师身份从教师向“教师+技师”的双重身份过渡。如何将“双师型”教师队伍提质?如何基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服务人才培养,这是未来职业教育领域两个亟须关注的重点。AI时代,技术赋能教师的培养过程,体现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关于如何对“双师型”教师队伍提质,一是要求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在课程开发、课程教学、专业知识、行业能力、信息素养、研究与发展等方面加强专项培训,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二是“双师型”教师也需要技术赋能的环境支持。以AI为基底的技术,会为教师在真实场景中的教学提供许多便利通道和非传统空间,如在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以解决实训实践教学中“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不够用、难再见、效果差”等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三是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信息素养。在AI赋能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先于学生,即要求教师培养科学认识、熟练掌握和合理使用技术的能力,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和经验累积,教师的信息素养也会随之提升。关于“双师型”教师如何服务人才培养?一是当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行业技能和信息素养后,可将其应用到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各个环节,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并引导其适应社会。二是由于“双师型”教师大都具备企业经历或带学生顶岗实习的经验,更加了解教育、社会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其更具社会竞争力。节选自《电化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及错误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014425@qq.com,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或者纠正。


文章标题: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个新方向

本文地址: http://duzhongzhuan.com/list_29/598.html + 复制链接

相关文章
航空服务02-27
计算机应用(UI设计/界面设计)04-0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02-27
幼儿教育03-29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11-18
电子商务02-27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02-27
计算机应用(影视动漫与数字媒体制作)02-27
护理02-27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11-18

快速报名登记
院校推荐

收缩
  • 17370899997
  • 17370899997
  • 17370899997
  • 17370899997